“谈癌色变!”
是因为大多数肝癌发现的时候,
已经是晚期,不可切除!
这是因为:肿瘤非常大,肿瘤紧紧贴着肝里面的重要管道,手术的风险很高;肿瘤还可能已经长到血管里面,手术的时候很难全部取干净;此外,切除肿瘤后,剩余的肝脏不够用,以至于发生生命危险。
肝癌起病隐匿,早期无明显症状,患者确诊时多在中晚期,被认为已失去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。中晚期患者可能会因肿瘤迅速增大,压迫肝包膜而出现肝区疼痛,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,常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。肝癌初诊患者的手术切除占比仅为20%~30% 。
病例
卢叔叔,59岁,因“上腹部疼痛3天”入院,入院后发现肝右叶有一巨大肿物,经过增强CT检查,考虑是晚期巨块型肝癌,大小为18cm*11cm。这是一例不可能切除的肝癌!
得知这一情况,如晴天霹雳。让卢叔叔一家一时慌了阵脚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晚期肝癌,
有机会实现肿瘤降期,
完成手术切除!
肝脏肿瘤诊疗中心主任、肝胆胰外科主任夏喜刚根据患者的情况,参考一线治疗指南,并结合本院肝癌转化治疗的既往经验,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道:“这个巨块型肝癌并非不能治疗。”这句话,让卢叔叔及其家属放下来心中的焦虑以及治疗的绝望。
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,如何优化以外科为主导的肝癌综合治疗策略,使患者缩小肿瘤、促使脉管癌栓缩小或消失、促进剩余肝脏体积代偿性增大,从而为患者创造手术切除机会,是肝癌治疗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,也是提升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有效途径。
夏喜刚召集肝癌MDT治疗团队(肝胆胰外科、肿瘤内科、介入血管科、影像科)为患者进行会诊。拟对卢叔叔的巨块型肝癌进行“先缩小再切除”方案!影像科专家读片后,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,认为目前残留肝体积不足,不可能切除;肿瘤内科专家为患者制定了靶向及免疫治疗方案,介入血管科为患者制定了肿瘤局部治疗方案(TACE+HAIC)。
肿瘤从18cm(左)缩小至10cm(右)
在经过4个疗程的综合性治疗,卢叔叔的肝肿瘤缩小到了10cm!复查CT显示肿瘤病灶明显缩小,病灶退缩到只有原先的1/3。显示了转化治疗的效果,也预示根治性手术时机的到来。
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,
夏喜刚手术团队成功的
为卢叔叔实施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。
✦
•
✦
✦
左右滑动,查看更多
✦
肝癌的转化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对于肝癌治疗的新热点,通过局部、全身多手段、多途径的系统治疗后使肿瘤降级、降期,使初始不可切除者转化为可手术、使姑息性手术转化为根治性切除的治疗。
简言之,
转化治疗大概等同于:
想办法让肿瘤体积变小,
然后再切除肿瘤。
夏喜刚表示: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,我们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以治愈性手术切除的肝癌,延长患者的生存期,将晚期肝癌的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!
卢叔叔是不幸的,也是幸运的;
幸运的是通过科学、精准、个体化的治疗,
卢叔叔成功获救了!
为什么说是不幸的?
因为卢叔叔这样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,
也是可以避免的:
乙肝、丙肝、长期过量饮酒、
吃霉变的食物(黄曲霉菌),
这是导致肝硬化,肝癌最常见的原因。
夏喜刚建议:
没有乙肝的及时注射乙肝疫苗;乙肝、丙肝患者要定期复查(每年两次),及时治疗;
避免大量饮酒;不吃霉变食物。
“酒伤肝”、“是药三分毒”!有肝硬化的患者要戒酒,切忌乱服药物以免对肝脏造成伤害;要定期复查肝脏的肿瘤标志物及肝胆彩超,及时发现肝脏肿瘤。
夏喜刚
医学博士
副主任医师
硕士研究生导师
肝胆胰外科、小儿外科主任
肝脏肿瘤中心主任
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,师从我国著名外科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袁玉峰教授。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,临床经验丰富,手术技术精湛。尤其擅长肝癌、胆管癌、胰腺肿瘤、胆囊结石、胆囊炎、胆管结石、胰腺炎、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。
担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脏外科专委会常委,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石防治专委会常委,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院肝胆管结石防治专委会常委,湖北省医学会胰腺病学会常委,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(ESCO)专家委员会委员,湖北省医学会腹腔镜外科分会委员。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医学专业论著多篇。